为全面提升考研学生复试竞争力,助力学子实现升学梦想,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于3月20日至27日在明理楼实验室组织开展了全院范围的考研模拟复试帮扶活动。学院统筹各教研室师资力量,通过“一对一”指导、情景模拟、经验分享等多元形式,为考生打通复试环节的“关键堵点”,推动考研帮扶工作提质增效。

多管齐下,开启复试帮扶行动
活动期间,学院充分发挥多学科专业优势,组建由教学骨干、科研导师组成的帮扶团队,针对学生需求开展精准指导。在简历优化环节,教师团队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特点,指导学生突出科研实践、学科竞赛等特色经历,破解“简历同质化”难题;在面试技巧培训中,通过模拟真实考场环境,强化学生逻辑表达与临场应变能力,展现专业素养;对于文字材料的遣词造句,老师们更是严格把关,力求学生的每一份材料都能精准传达自身优势。
经验分享,汲取成功备考智慧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复试流程与经验,学院还特别邀请了刚刚成功通过复试的同学前来分享心得。“邮件标题要用‘姓名+报考方向+核心优势’的三段式结构”“回答科研规划时要结合导师近三年课题方向”,他们结合自身经历,生动地讲述了复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为其他同学提供了宝贵的一手经验。
多维考量,践行帮扶育人初心
谈及开展此次帮扶工作的初衷,生物科学教研室的甘露老师如是说:“其一,希望通过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切实提高考研上岸率,为学院的高质量就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其二,学院一直以来都有着重视考研的优良传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将这一传统延续下去,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其三,作为陪伴学生四年的老师,看着学生们能够去更高的平台深造,未来以优秀校友的身份回馈母校,是一种莫大的成就感,也期待学生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院党委书记腊国庆表示:“考研帮扶是学院‘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我们既要强化专业指导,提升学生硬实力;更需关注心理疏导,增强备考软支撑。”近年来,学院通过建立“学业导师+辅导员”双轨制,为考研学生提供全程陪伴式服务,从目标规划、复习备考到调剂指导,全方位护航学生成长。
精准施策,攻克复试关键难题
此次帮扶工作重点聚焦于过线但分数不高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初试成绩靠后,心理压力大。老师们深知,在复试技巧上给予他们精准的指导和点拨,对其能否顺利上岸意义重大。为此,各专业的老师们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方案,从优化简历、精心撰写给导师的邮件,到面试时如何突出个人在专业学习上的优势与亮点,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报考生态方向的学生正在回答老师关于兴趣爱好的问题。她最初按照准备好的文稿,回答自己爱好看书和唱歌。甘露老师当即指出,精准回答出让面试老师满意的答案不能依赖背诵所谓的“标准答案”。她提醒学生,作为班上的文体委员,且参加过十堰马拉松,在阐述兴趣爱好时,应突出这些经历,展现自己健康的体魄,这与未来繁重的科学研究相适应,更易获得导师青睐。
创新机制,护航考研上岸之路
化环学院创新提出了 “五化” 考研帮扶工作机制,即党建引领常态化、学业规划系统化、备考服务全面化、复试帮扶细致化、调剂指导精准化。从新生入校开始,学院便助力学生找准目标、树立信心并制定学习计划;备考过程中,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解压力,增强信心与动力。通过全院教师的协调联动,确保每位过线考生都能得到精准帮扶,力争全员上岸。
此次模拟复试活动的成功举办,彰显了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全院协同育人的责任担当。未来,学院将持续优化考研帮扶体系,助力更多学子圆梦理想学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贡献化环力量。
【审核:腊国庆 编辑:吴小龙 责编:腊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