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汉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师生团队走进十堰市天津路第二小学,为小学生们带来“探秘黄精”综合实践活动。活动通过词语接龙、资源争夺游戏和科学实验等丰富形式,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悟,了解黄精这一特色药用植物的生长奥秘。

环节一:词语接龙开启黄精探索之旅
“校园里面有什么?”“桂花树!”“春天里面有什么花?”“迎春花!”活动伊始,一场别开生面的“欢乐词语大接龙”就点燃了现场气氛。小学生们围坐成圈,在拍手节奏中快速接答植物相关词汇。未能答出的同学则要朗读黄精古诗卡片,在大学生志愿者讲解下,杜甫“扫除白发黄精在”、苏轼“闻道黄精草”等诗句让小学生们初次领略了黄精的文化魅力。

环节二:资源争夺体验植物生存智慧
“假如你们是黄精,生长中需要哪些营养?”随着问题抛出,30名小朋友立即投入到“植物资源大作战”游戏中。他们化身“小黄精”,随着音乐围绕凳子转圈,音乐停止时迅速争夺代表“阳光、水、空气、土壤”的能量贴纸。“我集齐四张啦!”成功获得全部生长要素的学生欢呼着站到圈内,亲身体验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和资源竞争的残酷。

环节三:科学实验揭秘优质土壤配方
在“土地大揭秘”环节,大学生指导小学生分组开展土壤对比实验。通过对比观察、筷子戳土测试、排水实验和pH检测,孩子们发现营养土在颜色、气味、松软度、排水性等方面都不同于普通土壤。“原来黄精喜欢‘会呼吸’的土壤!”三年级学生小明兴奋地说。
天津路二小聂校长也表示,此次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是落实“双减”政策的生动范例,多学科融合、全过程育人的理念也与贵校的育人理念不谋而合,期待后续还有更深入的合作。
汉江师范学院带队教师鲁晓煜在活动总结中表示:“本次活动创新性地采用STEAM教育理念,将武当中医药传统文化、现代科学探究和劳动实践教育有机融合,通过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更让他们在互动体验中深刻感受到十堰地方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我校师范生搭建了宝贵的教学实践平台,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既促进了师范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探索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本次活动是学院“青·蓝”科教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同时也是汉江师范学院与地方中小学协同推进“武当中医药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实践,通过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体系,实现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后续项目团队将持续深化课程建设,计划开展黄精种植实践、药用价值探究、文化传承活动等系列实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品牌,共同探索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
【审核:腊国庆 编辑:吴小龙 责编:腊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