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5日,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学科委员会与湖南大学联合主办,以“化学生物学与健康中国”为主题,吸引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内的数百家单位参与。会议汇聚了十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三百余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长江学者,以及上千位优秀青年学者,共同探讨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研究与创新发展。会议围绕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涵盖化学探针、生物分子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生物学等多个专题。
汉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王吉利老师和吴文海老师代表学院参加了此次盛会,并在各自领域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王吉利老师作分会场报告:IspD酶抑制剂的创新研究
在4月13日下午的第四分会场(生物合成化学)中,王吉利老师作了题为《IspD酶抑制剂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IspD酶这一重要靶点,详细阐述了基于天然抑制剂pseudilin结构的先导化合物设计思路、合成路径及生物活性评价。王吉利老师的报告内容详实、逻辑清晰,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该研究不仅为新型除藻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化学生物学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

吴文海老师提交墙报:含氟两亲聚合物的创新应用
在第三分会场(药物化学生物学)的墙报展示环节中,吴文海老师以《基于含氟两亲聚合物的农药控释载体:提升稀释稳定性与降低急性毒性》为题,展示了其团队在农药控释载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为解决高效农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高急性毒性、水溶性差和稀释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含氟两亲聚合物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地方师范院校的学术担当
作为唯一的地方师范院校,汉江师范学院能够在此次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上展示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学院在化学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两位老师的精彩报告和墙报交流,不仅为学校和学院争得了荣誉,也为推动化学生物学学科发展贡献了力量。
据悉,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报告千余篇,墙报展示300余项。汉江师范学院的研究成果在众多优秀成果中脱颖而出,展现了地方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中的独特价值。
通过参与此次学术盛会,汉江师范学院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在化学生物学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审核:丁宗庆 编辑:吴小龙 责编:腊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