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鲁晓煜老师带领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前往十堰市二堰小学,举办了一场以“武当瑰宝——‘仙人余粮’黄精”为主题的科普讲座。活动充分发挥高校专业资源优势,对接小学基础教育需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践课。

活动从古诗导入激发兴趣开始,陆续开展了“神秘盲盒”触摸辨认、实物观察与手绘等环节,引导小学生在互动中掌握黄精的形态特征。随后进一步讲解其营养价值和“九蒸九晒”工艺,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保护与推广这一家乡资源。

此次活动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的重要尝试。不仅帮助小学生们认识了身边的“植物宝藏”,增强了他们对本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认同,也为未来教师提供了走进真实课堂、锻炼教学能力的宝贵机会。
学院将持续推进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此类科普实践活动作为师范生的“第二课堂”,切实提升其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知识转化能力,实现高校与小学协同育人的双向赋能。未来,学院将鼓励更多师范生走进中小学课堂,打造一支兼具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的未来教师队伍。
【审核:丁宗庆 编辑:吴小龙 责编:成传明】